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

好書太多

最近剛讀完莎拉•尼爾遜的《好書太多,時間太少─一個愛書人的真情告白》,在臺灣商務書局翻到的瑕疪書,有水漬汙點,因為只花我100元,贏得了我給予特殊的憐愛。

作者莎拉立定每個星期讀1本書的目標,在這本書中記錄了讀書的過程,但這不是那種專業、多方面剖析的書評,就只是記錄在什麼情境下讀這本書、哪兒來的書、同時還讀哪些書、跟老公吵架…等等,至多談到一點點書的內容。

莎拉愛書,從事的也是與書有關的工作,看她讀書的過程也算享受,尤其是看到她某些閱讀的態度與自己雷同時,容易產生心有戚戚的認同感,像是同時看不只1本書的習慣。她有2個地方特別令我羨慕,第1是她有一座老公幫她做的、"感覺"起來超棒的書櫃!買書速度快過書櫃空間成長速度是藏書人心中永遠的痛啊,真好奇她的書櫃到底有多大;再來是她的英文很厲害……(這不是廢話嗎?!Orz),因為書裡提到很多書都引起了我的閱讀興趣─尤其是《歡樂之屋》(The House of Mirth)這本書,然而一找之下才發覺尚未有中文譯本,只能自怨自艾的對自己說:「叫你好好唸英文就不聽咩…」。

不過呢,最最教人我感慨的還是書名,因為總是在讀到書裡提到的書時,急急就想找到這些書、買這些書,唉,好書太多,時間太少,錢更少!尤其當她列的書單大部分是我沒能擁有的書籍時,真有把我的時間拿去跟魔鬼換錢的衝動啊!

這本書的插圖是張妙如畫的,只可惜我有看的沒感覺,沒看的覺得漏掉沒看到也沒差,總之,這本書得的分數已經夠高,插畫對我來說並未替這本書加分。

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

齊天烈大百科 & 忍無可忍

颱風百帕讓我意外放了颱風假,外頭風雨交加,但是屋裡涼涼的,正好夠我愉快的窩在床上看電視,第1次看到《齊天烈大百科》,還好有看過這部才敢繼續說自己是《哆啦A夢》迷,這2部都是藤子不二雄的作品,姑且不論創作順序及動機為何,2部中的角色、人物穿著打扮、道具都可以互相對應(英一=大雄,可羅=哆啦A夢,美美=靜香,大猩猩=胖虎,不確定的名字→冬冬=小夫),不過《齊天烈大百科》的主角英一是個聰明又勤勉的發明家(大雄也有小聰明,只是更懶惰)。

我看的這一集沒能從頭開始看,它敘述英一跟夥伴們因為想學拍電影,於是坐著時光機前往1916年找他們崇拜的導演D.W. GRIFFITH ;GRIFFITH 正在拍電影《忍無可忍》(Intolerance),場景浩大,但是拍攝得不順利,頻頻發生道具及場景被破壞的事,這群日本來的小朋友義不容辭修理道具、海扁壞蛋,幫助電影完成拍攝;值得一提的是,電影首映時,大銀幕上真的出現《忍無可忍》著名的一個女人坐在搖籃旁的場景,以一部短篇卡通來說,的確下了功夫。

我必須誠實又羞漸的的說自己沒看過《忍無可忍》,對這部電影也沒有印象,看著《齊天烈大百科》這群小鬼說著〞葛里菲斯導演多厲害…、最喜歡他的忍無可忍…〞時,我真的「忍無可忍」,再再考驗我的好奇心!馬上趁著空檔上網搜尋這部電影,原來GRIFFITH 也是《國家的誕生》(Birth Of A Nation ,1915)的導演,再次令我感到慚愧的是,我還是沒看過《國家的誕生》,充其量也只是有聽過,英一跟他的夥伴們真的令我感到自嘆不如,這是默片耶!光要把默片電影放進錄放影機或光碟機就會讓罹患"重度聲光效果渴求症候群"的現代人害怕不已!其實我更想理性的說,日本的卡通真是厲害,敢把這樣具有深遠意義的題材放進卡通中,難怪從8歲到88歲都能夠欣賞並且喜愛這些卡通,歷久彌新。

以下是網路上搜尋到的摘要:

導演葛里菲斯(D.W. Griffith)─被尊為美國電影之父

☆《國家的誕生》(Birth Of A Nation, 1915 / silent film):根據Thomas F. Dixon Jr的關於種族衝突和三K黨的同名歷史小說改編,從南北戰爭中失敗的一方—南方各州的立場來講述這段歷史。

☆《忍無可忍》(Intolerance, 1916 / silent film):有4則不同時代的故事,以平行剪接的方式進行,時代分別為:遠古的巴比倫、耶穌的時代、中古世紀的法國與當代。名句:搖籃外的世界始終動盪不安(Out of the cradle restless rocks.)。

從簡介看,我喜歡《忍無可忍》的4則平行故事結構。

當然我也喜歡《齊天烈大百科》的主題曲「はじめてのチュウ」囉!